字級
- 大
- 中
- 小
圖說:佛光山岡山講堂10月18日舉辦醫學保健講座,邀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盧子文醫師,主講「安住身心: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日常照護」。 人間社記者吳文豪攝
圖說:盧子文醫師詳細講解三高的日常照護,鼓勵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並強調預防勝於治療的重要性。 人間社記者吳文豪攝
圖說:信眾收穫滿滿,與盧子文醫師開心合影。 人間社記者吳文豪攝岡山講堂健康講座 三高症狀的日常照護指南
2025-10-20
為提升社區大眾對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簡稱「三高」)的健康風險,掌握最新的日常照護方法,佛光山岡山講堂於10月18日特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盧子文主治醫師,以「安住身心: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日常照護」為講題分享,為20位民眾提供寶貴的健康知識與照護建議。
盧子文開篇以數據警示三高危害:引用2023年台灣主要死因分析,心臟病、高血壓疾病、糖尿病均位居主要死亡原因前十名,核心致病因子多與三高有關;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顯示,45歲以上國人每8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每5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65歲以上高血壓患者高達66.4%。盧子文強調,三高是心血管健康的「隱形殺手」,而日常照護是控制病情的關鍵。
針對三高,盧子文講解病徵與風險。高血壓方面,成人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0mmHg,即屬高血壓;長期控制不良易引發視網膜病變、中風、慢性腎病等。高血糖部分,盧子文解釋糖尿病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佳,導致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其中第2型糖尿病占比最高,早期有「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症狀,長期易致視網膜病變、腎病變;診斷檢查為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或糖化血色素確認。高血脂則需區分壞膽固醇(LDL)與好膽固醇(HDL),前者過高會沉積血管壁致動脈硬化,增加心臟病、中風風險,且壞膽固醇波動大的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更高。
在日常照護環節,盧子文提出健康的生活型態,飲食推薦「得舒飲食」,多吃蔬果、全穀物、低脂乳品、白肉,減少高油高糖高鹽食物及加工品,每日鈉攝入不超2300毫克,糖分不超過總熱量10%;運動建議每周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搭配2-3次肌力訓練。自我監測是重點:血壓遵循「722原則」(連續7天,早晚各測1次,同一手每次測2遍取平均值),居家目標130/80mmHg;血糖監測空腹80-130mg/dL、餐後80-160mg/dL及糖化血色素7.0%以下;體重腰圍需控制,BMI維持18.5-24,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80公分。
講座尾聲,盧子文總結:三高照護的核心並非複雜醫療手段,而是融入生活的細節堅持。控制油鹽糖攝取、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是監測血壓、維持健康BMI與腰圍,這些細微正是日常穩控三高的關鍵。盧子文提醒,三高防治不是臨時應對,而是長期堅持,唯有將這些方法養成習慣,才能有效預防病情惡化,這才是對健康最長遠的守護!
盧子文開篇以數據警示三高危害:引用2023年台灣主要死因分析,心臟病、高血壓疾病、糖尿病均位居主要死亡原因前十名,核心致病因子多與三高有關;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顯示,45歲以上國人每8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每5人就有1人有高血脂,65歲以上高血壓患者高達66.4%。盧子文強調,三高是心血管健康的「隱形殺手」,而日常照護是控制病情的關鍵。
針對三高,盧子文講解病徵與風險。高血壓方面,成人收縮壓≥130mmHg或舒張壓≥80mmHg,即屬高血壓;長期控制不良易引發視網膜病變、中風、慢性腎病等。高血糖部分,盧子文解釋糖尿病因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佳,導致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其中第2型糖尿病占比最高,早期有「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減輕)症狀,長期易致視網膜病變、腎病變;診斷檢查為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或糖化血色素確認。高血脂則需區分壞膽固醇(LDL)與好膽固醇(HDL),前者過高會沉積血管壁致動脈硬化,增加心臟病、中風風險,且壞膽固醇波動大的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更高。
在日常照護環節,盧子文提出健康的生活型態,飲食推薦「得舒飲食」,多吃蔬果、全穀物、低脂乳品、白肉,減少高油高糖高鹽食物及加工品,每日鈉攝入不超2300毫克,糖分不超過總熱量10%;運動建議每周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自行車),搭配2-3次肌力訓練。自我監測是重點:血壓遵循「722原則」(連續7天,早晚各測1次,同一手每次測2遍取平均值),居家目標130/80mmHg;血糖監測空腹80-130mg/dL、餐後80-160mg/dL及糖化血色素7.0%以下;體重腰圍需控制,BMI維持18.5-24,男性腰圍90公分、女性80公分。
講座尾聲,盧子文總結:三高照護的核心並非複雜醫療手段,而是融入生活的細節堅持。控制油鹽糖攝取、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是監測血壓、維持健康BMI與腰圍,這些細微正是日常穩控三高的關鍵。盧子文提醒,三高防治不是臨時應對,而是長期堅持,唯有將這些方法養成習慣,才能有效預防病情惡化,這才是對健康最長遠的守護!
最新消息
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成員禮敬星雲大師 報告成果豐碩
2025-11-07南天健康日深入社區 身心靈課程獲新州政府特別推廣
2025-11-07福嚴佛學院佛光山教育參訪 心保和尚座談交流
2025-11-07《台灣超人》北美巡演 生命故事跨海傳遞正能量
2025-11-07松信分會捐血活動 落實人間善美理念
2025-11-07《星雲大師全集》【傳記】 百年佛緣──生活篇.我的衣食住行5-5
2025-11-07西方伴侶南天寺締結佛化婚姻 以佛法智慧共築幸福人生
2025-11-06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探討AI的應用與反思
2025-11-06大學校長論壇締約創新高 58校攜手共創教育新願景
2025-11-06杜克大學師生參訪北卡佛光山 體驗佛教文化與禪意生活
2025-11-06
相
關
消
息







